首页 > 名胜古迹

名胜古迹

时间:2016-07-01 09:40:46 来源:

彭 雪 枫 纪 念 馆


      彭雪枫纪念馆位于县城东北17公里八里庄村,是1985年为纪念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将军在八里庄战斗中不幸殉难而建的。纪念馆占地9900平方米,坐北朝南,松柏绿翠。馆内立有纪念碑和彭雪枫半身塑像。陈列室的匾额上“彭雪枫同志生平事迹陈列室”是原中央军委总参谋长张爱萍亲笔题写的。展室中陈列着1907-1944年近千幅珍贵照片和文字资料,显现着彭雪枫一生的战斗功绩和高尚情操,且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陈毅、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其书写的挽联、挽帐诗词和题字。纪念馆东南隅的松柏鲜花丛中,一尊刻有“彭雪枫将军殉难处”的石碑,昭示着人们对先烈的永志不忘和无限敬仰。纪念馆有一西洋式建筑,系1925年西班牙人为传教而建的教堂,当时彭雪枫将军就是在这里指挥作战取得胜利的。他亲临阵地指挥战斗即将结束时,被流弹击中左心房而壮烈牺牲。全国解放后,每年都有党和国家、军队以及省地县领导人前来哀悼和祭扫。当地老百姓拜祭更是络绎不绝。1984年10月纪念馆落成时,杨尚昆、张震、滕海青、肖望东、赵文甫、杨析综及彭雪枫夫人林颖、儿子彭小枫等前来揭幕剪彩。1987年该馆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县委、县政府拨专款重新装修了彭雪枫纪念馆,调整充实了部分图片和文字资料,安装了自动讲解系统,把原彭雪枫将军塑像更换为高大的汉白玉塑像,塑像背面刻有彭雪枫将军的生平事迹。新修了纪念馆门前广场和县城通往纪念馆的柏油路。

 
天 龙 湖 公 园


      天龙湖前身是夏邑县城湖,历史悠久,始于战国。历经几个朝代的修复开拓,于明朝正德元年(公元1511年)正式形成。历经17次整理开挖,以城墙为界形成内外湖,总面积3000亩。
      1992年春,夏邑县历史上规模最大、动用人力和投入资金最多的城湖综合开发方案经县人大通过并实施。当年,全县共投入民工2.5万余人,资金2000余万元,经4个多月的开挖改造,完成了城湖综合开发第一期工程。随后,又投资近500万元相继建成了城湖大门、环湖柏油路、八角亭、九曲桥、月亮桥、湖心岛、八龙戏水大型石雕等设施和景点。如今,环绕夏邑古城的天龙湖共有8块碧水,已成为镶嵌在豫东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十里长堤,白杨绿柳倒映水中,风光旖旎;清澈水面,鱼儿嬉戏,激起层层涟漪;九曲桥上,男女老少,闲庭信步,谈天说地;游乐园里,欢声笑语,热闹非凡。古老的城湖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人们休闲、观光、划船、垂钓的好去处。


孔子还乡祠


      史记载: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西周初年,微子启被封于宋立国。微子卒,其弟微仲立,微仲卒,子宋公稽立,宋公稽卒,子丁公申立,丁公申卒,子缗公共立,缗公共卒,弟炀公熙立,缗公共次子鲋祀杀炀公,欲立世子弗父何,何不受,鲋祀自立为厉公,弗父何则为宋国上卿,受采邑于栗邑。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胜,胜生正考父,正考父曾辅戴公、武公、宣公,以仁德著称。其子孔父嘉为宋国大司马,殇公十年为太宰华督所杀,其后裔孔防叔离宋奔鲁,越三世而生孔子。栗邑即河南夏邑县之古称,城北6公里有孔氏先茔,孔子莅此祀先省墓,后人思而立祠,曰“还乡祠”。还乡祠占地100余亩,亭台殿阁,金壁辉煌,碑碣林立,古柏参天,气势宏伟壮观,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化圣迹。由于年久失修,逐渐毁坏。上世纪九十年代,为弘扬孔子文化,夏邑县委、县政府决定修复孔子还乡祠。此决定得到了广大群众及有识之士的热烈拥护,纷纷自动捐资。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先生捐赠100万元及孔子行教大铜像。从1996年起,在还乡祠遗址上开始重修孔子还乡祠,共分三期工程。1998年,第一期工程竣工并对外开放,建有大成门、仿古围墙、护祠河、大成殿、碑林等,古朴典雅、雄伟大方,具有民族特色,已成为中原、齐鲁文化旅游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现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隋唐大运河遗址


      隋唐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它和长城一样是中国人所创造的两大古代工程奇迹。大运河的开凿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交流,对运河沿线甚至全国的经济发展、促进民族与国家的统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北宋以来至清咸丰年间的700年中,黄河南泛,夺淮入海,河水泥沙沉积,造成夏邑县境内大运河水道不通,最终废弃。由于历史上航运发达,运河故道内存留下大量历史文物。
      隋唐运河贯穿夏邑县南境,据《清一统志》记载“(隋堤)在商丘县城外三里,东经夏邑、永城二县,即汴河故道,隋时所筑”。隋运河从虞城县境进入夏邑县八里庙、济阳、会亭,东入永城境,沿商永公路两侧,全长约27公里。近年来,在基本建设和生产建设工程中,出土了大量唐宋时期的文物,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是不可多得的文物精品。夏邑济阳段目前尚保存长约2000米、宽30—50米不等的水面,是北方地区唯一的保存水面较好的一处大运河遗址。
隋唐大运河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夏邑济阳段已被正式列入大运河申遗点。


清凉山遗址

      清凉山遗址,位于夏邑县城西南的马头镇魏庄村西北约500米处,现为南北宽40米,东西长55米的梯形堌堆,遗址顶端约2300平方米,是新石器时代遗址。2000年9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凉山遗址原为一高出地表6米多的堌堆,明代在堌堆上建一规模较大的清凉寺,故俗称此堌堆为“清凉山”。
      1974年至1987年,河南省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郑州大学、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先后进行了四次调查。1988年秋,北京大学考古系、郑州大学历史系、商丘地区文管会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察,并于同年9月至11月对该遗址进行了联合发掘。这次发掘,获得了一批珍贵的实物资料。除发现了河南龙山文化和殷商文化的遗物外,还发现了晚于河南龙山文化、早于商代二里岗上层的岳石文化,该层的上层被二里岗上层商文化所叠压,它又叠压在龙山文化地层之上,其年代晚于河南龙山文化、早于二里岗文化。清凉山岳石文化层的发现,不仅弥补了这一地区文化序列上的缺环,而且给商文化的起源,提出了一个新课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了轰动。

蔡楼遗址


      蔡楼遗址,位于胡桥乡东南五里蔡楼村南。该遗址是一处高出地表4米的堌堆,俗称“姜仁堌”,是夏邑十八堌之一。
      蔡楼遗址上层是汉代墓葬群,曾出土汉代画像石墓两座,汉画内容为:铺首衔环、朱雀、十字穿环、双龙穿璧等,还出土带有同心圆图案的空心砖墓,下层是商周时期的遗址,出土有商代鬲足等陶片。据近年来的考古调查发现,商周层以下还叠压有新石器时代的遗迹。该遗址因保存较好,出土物数量较多,1989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吴家寺遗址(商汤祷雨处)

      吴家寺遗址位于桑固乡吴庄村东侧。现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吴家寺遗址与桑固乡相距甚近。据史料记载,桑固古称“桑林社”,是商王成汤“祷雨处”。商王成汤曾在此筑坛,坛上堆满柴薪,自扮为祭天的牺牲,登上祭坛,走上烈火熊熊的柴堆,向天祈雨。这时突然狂风骤起,浓云密布,大雨倾盆而至,旱象迅速解除。《淮南子·主术训》说:“汤之时七年旱,以身祷于桑林之祭”即此。之后,殷商及其后裔春秋宋国奉为圣地,立神祀之,“相奉商林”,旧时有祷雨台,今仅存遗址。
      吴家寺遗址南北 宽135米,东西已探知长约240余米,现最高处约高出地面2-3米。1988年4月,商丘地区文化局对吴家寺遗址的墓葬进行了抢救性的清理发掘,共清理墓葬38座,出土了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内容、题材独特的画像石。
      1995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专家郑光及中美联合考古队等对该遗址进行了二次考察。夏邑县博物馆、文物工作队也多次在遗址进行调查,采集标本。遗址上各个时代的陶片俯拾皆是,上层有明清时期的瓷器残片和建筑构件,二层有大量的汉代空心砖墓和石椁墓,空心砖有许多画有红色彩绘,石椁墓有一部分为画像石墓,出土物有陶鼎、罐、豆、壶等。三层为商周文化层,遗址主要是陶片,能够看出器形的有:鬲、尊、瓮、盆等,四层为河南龙山文化层,其特征与县境内清凉山、马头遗址相同。
 

大圣寺石塔

      位于夏邑县李集镇张庄村,大圣寺之南侧。2001年元月,当地群众在此取土时发现。此塔体较小,现有高度240cm,全部以青石雕凿砌迭而成,为单层石结构塔,整个塔座在一块不规则的石板之上,塔基为双层须弥座,束腰为八角形,雕有莲花等各种图案,座上有三层石雕仰莲承托塔身,塔身为鼓形,上有六角飞檐塔顶。塔上镌刻“归德府夏邑县长仁乡纪村大圣院”、“宏教大师僧判之塔”以及立塔人、大圣院住持明监大师等十多个僧人名字、“大德元年十月初一日立”、“石匠张林、石宽”等铭文计68字。此外,在塔之南侧34cm处有一金大定十四年(1174年)残碑一块,为重修大圣寺捐资碑。现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头遗址

      马头遗址,位于夏邑县西南二十五公里马头集南街东侧,整个遗址基本呈正方形,边长约200米,面积大约4万平方米。原最高处高出地面6米,明代曾在此建一规模较大的寺院,名“崇觉寺”。1958年以来,当地群众多在此取土作肥料,致使遗址上部被挖成南北长100余米,东西宽约80米的大坑,深约4~5米,其两侧为群众住宅区,故被保留下来。1974年至1978年,经河南省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文物二队三次调查,定为河南龙山文化遗址。
      该遗址面积较大而且文化层堆积较厚,内涵十分丰富。上层有明清时代的瓷片,发现宋代小铜镜和莽币一枚,还有一件直径为70cm的战国大陶瓮,通体磨光,黑亮光滑,肩部饰一周穗带纹,做工十分精细。二层为商周文化层,遗物主要有陶片,能够看出器形的有:鬲、鬶、尊、盆、甑、碗、豆、鼎等。三层为岳石文化层,发现遗址有半月形双孔石刀及一些陶片。四层为河南龙山文化,其特征与遗址南6公里处的清凉山遗址相似。在遗址的南端曾发现有陶井7眼,值得一提的是在遗址的中部下层有一南北长100米,宽2米,深1米的排水沟。由此可见,马头遗址已具备城池的规模。

 
三里堌堆遗址

      三里堌堆,原名渣头堌。据《夏邑县志》(明嘉靖二十四年本)记载:“渣头堌在县西南五华里”,为夏邑十八堌之一。因地处三里庄村后,故群众称之为“三里堌堆”,堌南北长170米,东西宽约120米,高出地面约4米,原顶部遍生荆棘,现已全开荒成为耕地,整个堌堆上各个时代的砖瓦碎陶片比比皆是,土质为黑色粘土。
在文物调查中,对该遗址进行了钻探,探出其南北长170米,东西宽约120米。北京大学、郑州大学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调查。1989年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现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公布为“商丘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氏寿坊

      位于夏邑县桑固乡吴寨村西南约300米,距夏桑公路约2.5公里.当地群众俗称此坊为“刘总兵牌坊”。是朝廷旌表康熙武进士、福建诏安营守备刘超凤之妻,庚戌科武进士、西安副都统刘官统之母,一品太夫人杨氏的寿坊。文革中此坊遭到破坏,部分构件已被损毁遗失,一部分仍存于原处,有待修复。整个牌坊为青石构建,残高约5米,坊上图案均为浅浮雕,有“车骑出行”、“八仙供寿”,以及龙、凤、麒麟、鹿、鹤等瑞禽瑞兽,
还有祥云、松、莲花、兰、菊等图案,两中柱刻“鹤算松龄四海共仰寿母,龙章凤篆九重特赐紫纶”对联。此外,正坊匾两面均刻有“北堂眉寿”,正面匾下为“诰赠荣禄大夫刘超凤妻诰封一品太夫人杨氏坊”、“康熙癸巳年四月”(即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背面“北堂眉寿”匾落款为“诰授荣禄大夫陕西西安府副都统刘官统之母诰封一品太夫人杨氏寿坊,雍正六年(1728年)冬吉日旦”字样。现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栗 城 故 址


      夏邑县栗城故址位于今县城西南,四面八水,湖光环抱。史载:夏邑商代名栗,周为宋域,为孔氏之采邑。汉置栗侯国。明嘉靖《夏邑县志》记载:夏邑旧城为“战国时所筑,周围五里余”,城湖为“取土筑城,因以为池”。近年来由于不断修整鱼塘,开发城湖,出土了一大批文物。1983年,城里之西部湖中,在修鱼塘时,曾发现了一批宋、明、清时期的文物。宋代文物有:影青瓷碗,白釉黑花瓷碗、瓷盘十数件,青石“鱼龙”砚一方,玉印章一枚,大铜盆一件及火葬骨殖盆等,还有明代绿釉陶塑天王像十几尊,明清青花瓷碗等。1992年在大规模开发城湖时,又出土了一些宋代白釉黑花瓷碗、瓷瓶、瓷盘,在东湖中发现一元代砖室墓等。由此可见,城湖中尚有文物藏于湖底下。现为商丘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